自2019年实施“双报到”工作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在职党员为主体,以公益服务项目为载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建立完善制度为保障,大力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度引领,推动服务规范化。
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双报到”工作中出现的“报”而不“实”、“报”而不“到”等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双报到”工作的通知》,明确双报到时间、次数等刚性要求,从制度上严起来、管起来,让“双报到”工作抓而有序、抓而有力、抓而有效。5个党总支和16个直属党支部积极对接“双报到”社区需求,主动为社区群众办实事,200余名在职党员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队或公益性社会组织,进行组团服务或个人自主便民利民服务,以及困难群众结对服务。
二、精准定位,助力服务专业化。
为找准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社区需求调研,统筹对接和安排志愿服务项目,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等现象,推行“三式”服务。一是“组团式”,以支部为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党员、热心群众、物业等一道,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点单式”,变“任务式”联系为“情感式”融入,按需列单量身打造服务项目,让广大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主动监督”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我校文旅学院志愿服务队根据“双报到”社区工作者现状,按照“社区建设需要、贴近学院专业、党员力所能及”的原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一是实地考察,精准定位。在党支部书记于涛的带领下,赴北苏、郝家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二是按需列单,量身打造服务项目。学校开设《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两门社区专业性课程,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开展社区培训,营造良好环境。自2021年1月份以来,已累计培训社区人员20余人次,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构建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打开新局面。

(文旅学院党支部赴社区调研)

(社工培训班开班仪式)
三、发挥优势,助力志愿服务特色化。
学校党委坚持把业务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整合专业力量,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学校基层党组织深入走进双报到社区,了解群众生活需求,秉承“群众无小事,做群众身边服务员”的服务理念,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众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先后成立园丁助学服务队、计算机维修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化特色服务团队,切实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计算机维修志愿服务队在为“双报到”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民众做好电脑维护维修以及打印机设备的维修服务的同时,定期为社区讲解网络安全防护和计算机操作知识,提升了社区群众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维修志愿队赴社区开展双报到志愿活动)
园丁助学服务队以“助学送温情,服务暖人心”为宗旨,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为农村儿童开展小学课程以及课外知识辅导、应急救护等系列服务活动。一是为社区儿童送去了图书和文具等学习用品;二是服务队成员分别为郝家社区的孩子开展有趣的课外辅导活动。期间,老师们通过学业辅导、游戏互动和奖励的形式,为孩子们解疑答惑,修正知识盲点,开拓了社区儿童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服务队将知识分享他人,将温暖传递社区,为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了团队力量。

(志愿队进行医疗救助演示)

(志愿队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
四、考核激励,实现服务常态化。
学校党委把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纳入党建项目绩效考核,并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评价内容,强化激励约束,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进行宣传,为“双报到”工作有序开展鼓劲造势。
“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突出群众性、公益性和实效性,激发了支部活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了共建服务项目落地落实;强化了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调动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党员以真情、真心、真意融入到社区群众中,零距离为社区群众服务,形成了良好的为民服务氛围。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入社区,结合实际服务居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