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历来是各高等院校对本校师生传播学术思想、扩大学术研究视野、进行学术研究互动的最有效且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随着我国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模式,在高等学校组织较大规模的学术讲座现场已经不太可能。针对当前形势,科研处开拓创新,为浓厚科研氛围积极寻找新路径、探索新模,此次讲座的成功试水便是我们的答案。”科研处负责人如是说。
11月4日,我校科研处在各院系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学术讲座,成功试水学术报告线上线下双驱动。

经过积极对接,科研处邀请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熊志刚副编审,为我校一线教师做了一场题为《教师实证研究中的成果类型与投稿指南》的学术讲座。讲座直播开始,科研处在科研秘书群实时推出讲座直播链接,各院系或集体观看或转发链接至院系工作群然后教师个人点击进入学术讲座的直播现场。讲座伊始和结束,科研处负责人两次走进直播间与专家和教师热情互动。
本次讲座,熊志刚主编旁征博引,以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为导引,提出开展实证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其就教育研究中如何进行实证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讲解,其逻辑严谨、例证丰富,并适时就一些错误做法进行了分析纠正。讲座现场,熊志刚主编还当起了中医大夫为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把脉指明了青年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方向,听讲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我校科研处首次创新组织此种大分散小集中的学术讲座新模式,收效显著。全校一线教师兴味盎然地听取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讲座过程中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有人申请发言,还有人拍出了本单位集体收看的视频。
科研处此次的学术讲座新模式试水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免除了专家的长途劳顿,也减少了讲座现场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也打破了讲座场地的各种限制,还能轻松实现线上线下零距离互动。听讲者盛赞,这是一种既有知识和思想含量,又有新科技手段加持的成功的学术讲座新模式。